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词:智库联盟    酒店经理人培训    证书查询  
 
专家简介
孙晓东 | 中国邮轮产业有形之手:政策创新与产业演化
来源:赵焕焱 | 作者:孙晓东 | 发布时间 :2023-08-10 | 4211 次浏览: | 分享到:

5.5.2  邮轮产业政策关键要素的作用机制

本文基于识别出的理论框架,梳理出了9条主要的邮轮政策制定中要素之间的作用路径,涉及产业要素内部、产业管理与产业要素、产业环境与产业要素等三大层面,具体来看:

第一,在邮轮产业要素层面,邮轮港口规划与建设、邮轮旅游与产品优化和邮轮产业链拓展与延伸之间作用路径明显。首先,邮轮港口建设对邮轮旅游发展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只有配备了功能完善的邮轮港口及相关配套设施,才能具备邮轮停靠的硬性条件,吸引邮轮公司开拓中国市场,优化航线布局和产品设计。其次,邮轮旅游是产业链拓展与延伸的前提条件。伴随着邮轮旅游的发展和邮轮文化的普及,国内客源市场将越来越大,邮轮船供物业务需求将增加,打造本土邮轮的诉求将增强,进而推动本土或中资邮轮运营、邮轮维修、设计与建造技术的突破。最后,邮轮港口是沿海港口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也是邮轮城市发展成熟的基础标准。在港口基础设施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应推动邮轮产业链向上游环节不断拓展,逐步提升邮轮相关产业在港口区域或邮轮城市的聚集性,提高邮轮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

第二,产业管理系统是从行政管理角度对产业要素最优配置和有效运行进行保障。首先,邮轮运输法规体系、邮轮港口服务标准、邮轮客票制度和邮轮旅游管理规范等行业规范与服务标准直接影响邮轮港口规划与建设水平、邮轮港口服务质量、邮轮旅游服务水平和邮轮市场规范性,有利于构建管理规范、市场开放、配套完善、健康有序的邮轮产业市场体系。其次,口岸与签证管理的政策便利性、风险与应急管理的程序完备性将进一步推动邮轮旅游发展与产品优化。例如:入境免签政策可促进入境邮轮市场发展;口岸管理制度可以为旅客出行、通关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市场准入与管理制度可丰富产业链利益相关者数量,并通过打破市场垄断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邮轮码头管理制度可提高码头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安全管理制度与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则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最后的堡垒。

第三,产业环境是产业要素发展的宏观辅助支持系统,作用范围更大。譬如,人才环境对邮轮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国家已将邮轮专业纳入全国招生目录,鼓励通过人才引进、合作交流、联合办学、教育培训等手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离境退税、“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丰富邮轮航线产品。前者可促进入境邮轮航线开辟,后者则有利于邮轮航线区域化和全球化布局,推动我国沿海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邮轮旅游合作,提升“一带一路”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随着全球邮轮产业由欧美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成了国际邮轮公司竞相争夺的战略性新兴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国邮轮产业经历了十余年快速发展,在邮轮旅游服务和邮轮产业链拓展领域取得了斐然成绩。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演化,离不开邮轮政策这只“有形之手”的推动和调整作用。本文基于描述性分析、文本分析、词频分析和扎根理论等方法系统探讨了我国邮轮政策制定的基本现状、邮轮产业不同历史阶段的关键事件与政策特征、邮轮政策制定的产业要素与作用机制,识别出了邮轮产业政策的关键要素,即邮轮港口规划与建设、邮轮旅游与产品优化、邮轮产业链拓展与延伸、运行管理系统构建、宏观与辅助支持系统构建。邮轮产业政策制定的宗旨是产业系统核心要素不断完善,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通盘考虑邮轮产业要素、运行管理系统、宏观与辅助支持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包括:(1)邮轮港口规划与建设是邮轮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为邮轮产业链拓展与延伸打下基础;(2)运行管理系统是培育高质量邮轮产业要素的重要保障。行业规范与服务标准、市场准入与管理、口岸与签证管理、风险与应急管理将保证邮轮产业的科学布局和有序规范发展;(3)宏观与辅助支持系统为邮轮产业要素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发展空间。


6.2 政策建议

在经历了邮轮产业探索成长期和爆发提升期以后,中国邮轮港口系统基本形成,航线布局日渐丰富,邮轮旅游业务增长显著。邮轮产业步入调整优化期,表现为邮轮港口服务功能不断提升,邮轮旅游市场日趋规范,邮轮产品认知度逐步提高,多船运营的本土邮轮公司出现,邮轮制造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促进邮轮全产业链健康发展,依据本文识别出的理论框架,提出如下政策制定方向:

(1)在邮轮港口规划与建设方面,继续有序推进邮轮码头功能配备与服务升级,形成母港、始发港和访问港合理布局的港口体系;探索港口投资与运营的多元资本结构,提升邮轮码头利用率和综合效益;重点支持港口群落发展,鼓励环渤海、长三角、海峡两岸、粤港澳大湾区、琼州海峡、西南沿海等区域邮轮港口群落的协同发展,鼓励尝试多母港运营机制,支持开辟多港挂靠型开口航线,弥补部分港口客源不足的缺点;创新“区域一体化”政策,打通港口与腹地边界,深化邮轮+交通、邮轮+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港口技术创新,打造绿色港口系统,实现低碳发展。

(2)在邮轮旅游与产品优化方面,首先探索设立专项基金培育邮轮文化,做大客源市场;拓宽邮轮境外宣传推介渠道,优化口岸政策与管理机制,扩大入境免签政策实施范围,吸引入境邮轮游客。其次,创新邮轮旅游一体化政策,加强与内河及沿海游船市场的衔接,整合沿岸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内河邮轮产品;试点支持娱乐、演艺等船上活动;探索公海游、沿海游等航线产品。


孙晓东

 

孙晓东,男,广西酒店行业专家库专家,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学与会展管理系教授,曾在华东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管理学院、美国雪城大学管理学院进行过访问学习与交流。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与接待业管理、休闲与邮轮旅游。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科研项目。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原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邮轮经济服务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和上海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邮轮专委会成员。曾出版学术专著《邮轮产业与邮轮经济》 (2014) 、《邮轮港口发展与航线布局一一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2019) ,参与撰写2014年-2018年和2020年《邮轮绿皮书: 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在《Journal of Revenue and Pricing Management》《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TourismManagement》、《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系统工程与电子技《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工术》《中国管理科学》、《系统管理学报》、程》《运筹与管理》、《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旅游科学》《旅游学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或录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