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东 | 中国邮轮产业有形之手:政策创新与产业演化
来源:赵焕焱
|
作者:孙晓东
|
发布时间 :2023-08-10
|
4210 次浏览:
|
分享到:
(3)在邮轮产业链拓展与延伸方面,首先创新船舶引入与管理政策,优化关税、融资、审批、注册、登记、船检、海运、船龄、运营年限与船员比例等政策,支持本土企业通过购买或租赁国际邮轮参与邮轮船队运营,鼓励中资方便旗、五星红旗邮轮的在华运营业务。其次,优化生产加工、食品安全、保税仓库、出口退税、贸易报关、检验检疫、物流配送、国际转运、审批监管、信息服务等政策机制,扩大本土邮轮船供业务。再次,完善财政、资金、用地等政策,鼓励配套产业园园区建设,支持邮轮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突破,不断培育邮轮制造与维修供应链。
(4)在运行管理系统方面,继续优化出入境手续、入境游客免签、跨境电商与离境退税等支持政策;注重行业标准与服务规范在全国层面的适应性与统一性;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探索限制性与鼓励性政策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设立适当的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保障中国邮轮产业中长期稳定发展;建立健全市场监管和服务机制,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非竞争行为,规范邮轮运输合同和船票制度,引导不同经营环节的有序竞争与合作共赢。
(5)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风险管控方面,除了继续关注邮轮产业对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应通过相关政策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风险管理。例如:在新冠疫情(COVID-19)期间或之后,为逐步恢复邮轮运营,指导邮轮公司加强船舶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防控措施和第三方可行性验证;指导邮轮城市制定港口管理方案,通过人员管理、场所管理、程序管理、信息管理从关键节点上保障整条邮轮航线的安全性。
(6)在宏观与辅助支持系统方面,首先应深化人才培养政策,针对邮轮运营管理人才、邮轮服务人才、邮轮设计与建造人才建立差异化的培养机制;鼓励国内高等与职业院校开设邮轮管理方向,加强与境外邮轮企业、人才培养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促进邮轮专业人才集聚。其次,邮轮产业应主动对接文旅、装备制造、海洋经济、自贸区(港)、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宏观环境,借助多方效能,创新产业政策,扩大叠加效应。
文章来源:《旅游科学》2021年12月第35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