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词:智库联盟    酒店经理人培训    证书查询  
 
专家简介
曾国军 | 烙印效应:酒店如何通过师徒制根植组织操作常规
来源:赵焕焱 | 作者:曾国军 | 发布时间 :2023-08-10 | 5371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品赏析


烙印效应:酒店如何通过师徒制根植组织操作常规


(节选)


01

摘要

 本研究援引烙印效应理论,以全国服务标杆企业碧水湾为研究对象构建师徒制影响组织操作常规的理论框架,着重探讨:酒店如何利用师徒制影响组织操作常规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酒店师徒制影响组织操作常规的过程同时也是烙印效应发挥的过程。(2)酒店通过师徒制发展组织操作常规,其有赖于认知烙印、适应化烙印和发展能力烙印的作用。(3)酒店以师徒制为依托形成烙印效应,不仅贯穿于酒店员工成长路径的各个阶段,而且渗透于酒店的个体与组织层次,既利于塑造员工行为观念,促进自我效能和职业胜任力的形成,也益于推动酒店建构企业文化和承担社会责任。本研究从服务性组织的管理情境着手,创新性地将烙印效应应用和发展于服务性组织,从而丰富了师徒制影响的研究,同时为探讨服务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洞见。


引言

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企业发展需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和持续学习。然而反观当下酒店业,却因卫生清洁不过关、诚信缺失以及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丧失顾客信任,降低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可度,从而威胁组织存续。这无不昭示着多数酒店在短视利益驱动下忽视操作常规,殆尽工匠精神。组织操作常规,是不断重复而且具有复制性的流程化操作过程和操作模式。具体表现形式如标准服务流程、沟通流程等。现有研究将其分为日常常规、投资常规和搜寻常规。其中搜寻常规,是高阶常规,可以修改或调整较低层次程序的常规,是确保酒店日常运营应对环境变化的关键。特别随着宏观环境的时代诉求升级和客户消费需求更新,组织操作常规的好坏愈发影响顾客对酒店的品牌形象感知、忠诚度以及重复购买意向。但现有酒店却因其对自身资源的有限控制和监督错位,阻碍了组织操作常规的有效运营。首先,酒店因员工流动性大,培训机制不完善,未能养成员工良好的操作常规执行习惯;其次,酒店企业忽视自身操作常规的重要性,难以贯彻执行标准服务流程,自然无法全面监督操作细节;第三,酒店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薪酬设计不合理导致员工消极怠工,较难自觉落实操作常规流程。换言之,在酒店业服务形象似乎全面坍塌之时,酒店组织操作常规不仅需要标准化服务流程, 更需要基于工匠精神进行精细化管理。尽管已有研究指明发展组织操作常规,酒店需要重视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 然而,如何打造组织操作常规,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师徒制作为企业管理运营实践的重要活动,是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手段。具体地,一方面,工匠精神通过师徒制保障组织学习、激励员工对其工作主导性和发展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借助师徒制约束或督促履行社会责任,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酒店业界利用师徒制传承工匠精神影响组织操作常规的现象已然存在。但现有研究仍停留在师徒制有效缓解酒店员工工作压力、降低员工离职意愿等个体层面,对于组织层面探讨相对不足,自然难以揭示这一现象及其所蕴含的内在机理。

烙印效应理论为推进研究酒店师徒制、工匠精神与组织操作常规的联系提供了有益视角。首先,由于酒店业是一个高度经验化的行业, 其操作常规存在重复性与复杂性,要求员工不仅仅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来建构高品质服务流程,还需要抱有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以应对动态环境的挑战。而烙印效应作为组织塑造个体行为、形塑工匠精神的有力机制,能够通过工作嵌入、路径依赖和制度化对员工职业成功和组织有效性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使酒店在提供高度接触性服务的同时塑造员工行为和习惯。尤其考虑到新员工作为酒店新进入者,在面对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不同的情况下,酒店需借助师傅言传身教,将烙印建立在某种常规之上,形成惯性和刚性,固化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影响理念改变,从而使其接受新的组织角色,助力组织发展。其次,现有国内关于工匠精神与师徒制的相关研究与报道多聚焦于制造业、工业和手工业等,然而无论酒店学界却鲜少提及。原因在于:酒店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有别于其他行业,被认为较难参与研发与创新,并且提供的产品无形化,难以界定。事实上,这一看法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原真内核”,酒店业同样需要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与服务同样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然而烙印效应理论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的约束条件。研究表明烙印效应能通过师徒制有效诠释工匠精神内化为企业文化,推动员工弘扬与传承的过程。换言之,烙印效应可以揭示出酒店人的工匠精神形塑机制,这不仅补充了酒店业在社会发展中外在约束的不足,更发掘出酒店业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内生束缚,从而引导酒店业更好地建构自身发展,助力中国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为弥补理论缺口,本研究以中国酒店服务标杆企业碧水湾为案例对象,援引烙印理论,构建了一个酒店利用师徒制传承工匠精神影响组织操作常规的分析框架并为中国酒店品质服务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3.2 


曾国军

曾国军,男,广西酒店行业专家库专家、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投资、酒店管理与饮食文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广东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重大决策咨询专家。已主持英国ESRC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旅游局人才项目等多项课题。曾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管理科学》、《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旅游学刊》、《CornellHospitality Quarterly 》 、 《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中国特色小镇研究报告》、《Restaurant Chains in ChinaThe Dilemma of Standardisation versus Authenticity》 、《酒店经营管理》、《收益管理与定价战略》、《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等著作,曾为亚组委(住宿与餐饮项目)、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经信委、法国-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岭南集团、广东省旅控等提供咨询或培训服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青年旅游专家培养计划、文化和旅游部 (原国家旅游局) 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等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