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词:智库联盟    酒店经理人培训    证书查询  
 
专家简介
张燕 |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长征文旅空间的重构研究———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为例
来源:赵焕焱 | 作者:张燕 | 发布时间 :2023-08-10 | 3720 次浏览: | 分享到:


3.3  社会空间:空间使用者的活动场所 

社会空间融合并超越了物质、文化空间,是属于空间使用者的活动空间,具有社会性。伴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的建设,原有的空间属性开始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空间转变为旅游、消费空间,旅游者开始介入,与居民共同成为空间使用者。

3.3.1  旅游者的地方建构 

资料显示,自2019年9月12日对外开放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起,截至2019年11月26日,三处纪念地共接待旅游者101.5万人次。2020年国庆期间,三处纪念地更是迎来大批区内外旅游者,众多旅游者前来追寻红军足迹。通过实地访谈发现,参观长征文化景观,视觉刺激和具身体验唤起了旅游者的历史记忆,激发了对红军战士的追思,产生精神世界的启发,从而建构了旅游者的表征空间。

“以前都是从书籍、影视剧上了解到湘江战役的历史,今天来纪念馆参观后感悟更深刻,中国共产党真伟大,我感觉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升华。”“参观完这个纪念馆,认真看完红军长征每一段历史,我心情十分沉重,但又很敬佩红军战士。感谢革命先烈、红军战士,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当今和平年代,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 

3.3.2  居民的认同与抵抗 

政府、规划者融合多元文化资源开发一批红色旅游景区,使封闭空间与外界产生了联系,将地域文化、民族风情传播出去,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居民感受到红色旅游发展的红利,对未来的环境和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红军当年途经我们这里,在寨子下面的龙舌岩上刻下了红军标语。现在政府把它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这几年很多旅游者来我们这里旅游。游客来旅游的时候,我们可以卖点自己的特产、小东西,租借瑶族服饰给旅游者拍照。现在大家的经济状况都变好了,手头比之前也宽裕了。”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隐患。旅游业的介入致使资本力量和旅游者开始介入空间生产,逐渐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原有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居民的空间权益受到威胁。“这几年政府一直在建湘江战役纪念园,我们这条街也被划进去了。现在游客也开始多了,土特产卖的多了,收入也上来了,我们很开心。但也因为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在自家门口干活或者打牌的时候,经常有游客在拍照,心里总感觉不舒服,感觉自己的生活被‘监视’了。”

通过研究发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实质上是政府主导的空间生产实践,加快了“空间中的消费”到“空间的消费”的转变。随着权力主体不断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得到了快速发展,资本力量、旅游者开始介入,改变了原有的空间生产关系。居民虽然参与了空间生产,享受了旅游发展红利,但未能深入其中参与生产,其空间生产主导地位逐渐被取代。


4  长征文旅空间的重构路径

空间的使用价值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空间本身的文化、体验价值。伴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步伐的加快,空间本身的文化、体验价值被作为生产资料,被不断地生产与再生产。就空间生产主体而言,政府与资本力量融合了资本和知识,掌握着空间生产主导话语权,决定着主要发展方向。相反,居民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出现“低质权能陷阱”。“低质权能陷阱”是指居民在参与空间发展中,有参与机会但不能深入其中的实践现象。所以,政府要合理权衡多元主体的利益,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空间生产, 建立“上下结合”的全民参与模式。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构建重构逻辑,对长征文旅空间进行重构,从而实现文化、经济、社会共生的局面,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4.1  空间重构逻辑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纽带,具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包容性,是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需要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与谋划,即应用政治生产逻辑。伴随着其复合功能的发展,资本力量开始介入空间生产,缔造出文化旅游消费空间。尽管资本力量的介入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导致了原有空间功能发生重置,居民成 为弱势群体。因此,在空间生产过程中,资本力量要将空间生产要素和利益分配有机结合,即利用资本增殖逻辑,使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由流动与组合,避免出现企业垄断,实现经济共生局面。同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国家文化象征,凝聚着公众的共同情感,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意涵。因此,除了遵循政治生产逻辑和资本增殖逻辑,更要考虑其社会性,注重开展空间中具有价值观塑造和文化传承作用的社会活动。因此,本文试图从政治生产、资本增殖、情感体验三股重构逻辑力量来探索长征文旅空间的重构路径(图2)。


图片


4.2  空间重构路径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共同体思想”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创新和实践,将单体遗产和地方性文化纳入拥有统一主题的国家遗产体系之中,是中国国家文化象征。首先,从“人类—自然”的角度来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型线性遗产体系,需要国家政治层面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其次,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融合了多元文化,建立了文化沟通桥梁。此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还蕴含着“个人—他人—群体—社会”等多重关系,不同阶级展开博弈,追求自身利益价值的实现,使得政治权力不得不权衡各方阶级的权益。因此,本文以政治生产、资本增殖和情感体验三股重构逻辑为基础,从“人类—自然”“政治— 文化”“人类—社会”等共同体思想出发,分别对物质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提出重构策略,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张燕

张燕,女,广西酒店行业专家库专家,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系主任,MTA教育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酒店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广西哲社项目、区教改项目、旅游规划项目等纵横项科研项目,并先后在SSCI期刊和国内期刊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2020年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千教师培育计划:获得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广西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广西师范大学第十届教学成果 二等奖(排名第一);广西师范大学第八届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广西师范大学第四届”教学新秀”;广西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广西师范大学第十届”十佳青年”;广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广西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