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词:智库联盟    酒店经理人培训    证书查询  
 
广西酒店行业专家库
范莉娜 | 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破题
来源:赵焕焱 | 作者:范莉娜 | 发布时间 :2023-08-11 | 4092 次浏览: | 分享到:

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破题


(节选)


一、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必要性

(一)贵州迫切需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支撑“多彩贵州”旅游强省体系 

“十三五”以来,贵州旅游业发展实现了奠基性突破,成为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步入了全国旅游发展第一方阵,文化与旅游业全面有序融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地位日益凸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助推“三大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贵州从“文化与旅游大省”迈向“文化与旅游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兄弟省份比较,贵州多极旅游资源特色化、品牌化、资本化效果不佳,资源与资源间联合互动不足,对“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整体定位支撑力度不大,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仍不充分。 

(二)贵州“特意性”旅游资源富集、发展优势突出,但旅游业发展面临瓶颈,迫切需要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作为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的切入点 

贵州有“中国南方喀斯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云台山、遵义市赤水丹霞、海龙屯遗址、铜仁市梵净山等世界级旅游资源禀赋,但也面临现实瓶颈和短板:一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有明显淡旺季,旅游发展不均衡,迫切需要实现从过境地迈向目的地、从少数景区火到全域热、从短期旺到四季热、从国内开花到国际鹊起的转变。二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仍然不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约束强,旅游龙头企业、旅游人才、旅游新要素未能有效集聚,优势资源仍未充分转化为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三是贵州现有旅游产品同构性强,区域内传统村落、自然山水等人文自然资源相似,可替代性强,缺乏标识凸显的世界级旅游品牌。传统观光线路和产品占地区旅游市场主要份额,对“特意性”游客及“回头客”的吸引力不足。四是贵州全域山地、行多游少,旅游时间和经济成本都较高,需持续破解交通瓶颈,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 

(三)未来五年既是贵州旅游“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压力期”,更是逆势而上创新跨越的“窗口期”,迫切需要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引领贵州旅游发展聚能裂变 

当前,贵州文旅产业振兴发展拥有五个契机:一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出入境文旅需求成为打破国家间壁垒重要力量,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贵州文旅发展注入动力;二是文旅市场需求变化,贵州文旅新价值和独特魅力进一步展现,有机会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三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交通强国建设,有助于强化区位交通优势;四是大数据发力,为贵州文旅后发赶超提供新动能、新优势;五是文旅跨界融合加快,促进综合优势叠加、聚能裂变。


二、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依托

(一)资源优势:特意性资源+随意性资源 

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有资源优势。第一,“特意性”资源。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关于什么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前业界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标准。但从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是存在共性的。比如澳大利亚大堡礁,拥有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中国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世界公园瑞士、动感之都香港等举世闻名。从以上不难看出,世界级旅游资源都贴着世界之最、世界遗产、世界级吸引力等标签,具有“唯一”“第一”“最佳”等特性,这就是所谓的“特品级资源”。而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西江千户苗寨、荔波小七孔、赤水丹霞等资源,拥有世界遗产名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游客会“特意”为其前来的一种资源。 

第二,“随意性”资源。撇开顶级资源,贵州还有丰富的极具吸引力的“随意性”资源。夏季是天然“大空调”,到贵州避暑渐成时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遵义会议扬名中外;传统文化独具特色,阳明心学影响世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被誉为“文化千岛”;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传统村落及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世界前100座高桥近半数在贵州,“中国天眼”遥望宇宙星河,一座座超级工程“惊艳世界”。这些都是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禀赋。 

(二)客源优势:国内客源+国际客源 

第一,从国内客源看,“十三五”以来,贵州旅游业成为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产 业。2006年至今不间断地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这在全国是唯一的。除2020年外, 贵州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享有数以亿计的游客流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第二,从国际客源看,贵州不断强化开放理念,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率先发起并成立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围绕山地旅游主题举办多场国际山地旅游户外运动活动,贵州山地旅游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联合国世界文化协会把贵州确定为全球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纽约时报》在2016年以“正宗的中国山地部落”将贵州推荐为全球52个必到旅游胜地之一,《孤独星球》把贵州评 为十大最值得去、最佳的旅行地区之一,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将贵州认定为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这些让贵州具有了与世界客源联结的底气。 

(三)服务优势:硬服务+软服务 

第一,从硬服务看,提升国际化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是推动贵州迈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保障。贵州已经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铁路四通八达,民用航空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全省各地交通条件均得到显著提升,区域间可进入性与交通通达度得到极大改善。《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加大贵阳航空口岸开放力度,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当前,贵州正多方积极构建“快旅慢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如针对黄果树风景区完善全域旅游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 “桥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及提升普通公路服务能力等。针对荔波小七孔打造“一环五支”绿宝石风景道、打通对外开放通道、推进荔波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等,未来贵州 完全可以实现“快进慢游”。贵州还持之以恒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基础六要素补齐服务短板。 

第二,从软服务看,旅游业本质上是服务业。淄博烧烤得到夸赞离不开一系列配套服务,比如便捷的“烧烤专列”、新增的21条定制烧烤公交专线,几乎囊括了主城区 所有热门烧烤店,甚至在公共卫生间配备了肠炎宁等应急药品。高品质体验是优质服务的更高层面,这种服务包含了“主客互动”和“好客精神”,也包含了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东道主”。山美水美人更美的贵州就是真实真诚东道主的写照,浓郁的好客气质和本真互动是贵州软服务实力的充足底蕴。


三、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破题之路

(一)从重大战略的高度谋划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发展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意义重大,贵州要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作为重大战略来抓,置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统筹安排。提升各级党政部门对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的核心作用,要转变发展理念,做好“资源-客源-服务”的有机衔接。通过丰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内涵与外延,贵州从“产业兜底”向“产业兴省”实现根本性转变,从关注旅游经济效益为主的短平快发展方式向强调旅游多元价值转变。 

(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要做好世界级规划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需要有世界级的旅游规划,由于面向国际市场,考虑客源特殊性,传统中国旅游规划内容已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要按照大整合、高起点、新观念、大视野、可持续的要求整合力量,引入面向世界市场的规划编制,这是实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前提保证。

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更多是属于世界遗产资源依托型景区,不能脱离资源谈规划。一是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创新资源活化利用模式。综合考虑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文脉、地脉、水脉、交通干线以及国家相关重大发展战略,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围绕山地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康养与避暑旅游等,构建 “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全省旅游空间新格局。二是加强景区资源整合、产品培育和开发管理,充分挖掘“特意性”资源内涵,推动龙头景区与龙头景区、龙头景区与其他景区、龙头景区与社区等一体化发展。三是立足现状,针对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新建项目要保证相对充足的用地空间,协调旅游用地的统筹利用,加强区域空间联动,切实从用地上支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落地。 

(三)让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备世界级品牌影响力 

第一,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级品牌。一是充分挖掘黄果树瀑布和荔波小七孔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科考价值、康养价值,对两个旅游发展区域做全时段(历史—当代—未来、白天—黑夜)的特色提炼。二是打破原有旅游刻板印象,主动靠近年轻客源。不仅要考虑“我是谁”,而且要综合考虑游客的感受和诉求,让老牌景区拥有更加开放、时尚、活力的文化气质。三是让贵州本地文化贯穿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过程。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只有彰显本地文化,才会具有“特意性”,孵化专属于贵州的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唯一性的核心品牌体系。 

第二,做好面向全球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维持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品牌创建、深化与传播,让品牌不断创造出更高价值。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强调的是品牌的独特性和国际知名度,面向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做好不同的营销推广,研究国内外不同客源市场旅游需要、旅游需求、 旅游欲望和旅游动机,利用数字平台增强海内外游客对贵州世界级旅游资源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了解和认知,主动增强世界级互动和评价,通过海外主要客源地推介会,建立旅游姐妹城市、友好城市,邀请世界级评价机构如“幸福星球”等来获得广泛认同和推广。

(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达到国际化程度的旅游地域综合体,通常具备四大功能(吸引性、舒适性、可达性、服务能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不能只强调世界级旅游资源,还要建设极具丰富度的旅游吸引物体系(产品体系)。一是打造内容丰富、极具吸引力的主题游资源,如避暑旅游、山地旅游等。二是建设丰富的综合旅游吸引物体系,诸如法国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取得的旅游产业成就,是各种不同层级的旅游吸引物合力造就的结果,包括地标建筑、度假设施、亲子配套、特色海滨小镇等。三是发展多样 化旅游住宿业态,增强对过夜游客的高吸引力,延长旅游者在贵州的停留时间。四是做好世界级节庆打造和推广,让节庆完成从贵州到中国再走向世界的蝶变。 

(五)实现“流量”变“留量”,促进旅游消费提质升级

 第一,一头抓“大”,一头抓“小”。一头抓大的核心吸引物,形成牵引能力,一头抓小业态、小服务、小空间、小设施,形成落地的项目和体验。旅游特色产业打造要盘点好景观资源,编列好景观名录,突出核心吸引物的引流作用。加快引进一批品牌酒店、特色民宿、主题公园、夜游项目等,打造沉浸式体验新业态,运用好“吃住行游购娱”等 要素融合优势。 

第二,一头抓“白”,一头抓“黑”。“白”是贵州的白天,打破当前贵州“白天看景, 晚上走人”的困境,实现“夜间经济”逆袭,提高游客在贵州的参与度和逗留时间,释放夜间经济潜能。 

第三,一头抓“土”,一头抓“洋”。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时,既要扎根乡土,也要放眼世界。充分挖掘地域内文化特色和生态优势,更新乡村景观、营造乡村氛围、 维护乡村环境,塑造独特的乡村意象。利用好民居、民艺、民俗、节日、山水、特产等资源,使之成为深度体验游的重要内容源。 

第四,一头抓“主”,一头抓“客”。统筹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形成外形美、功能多、配套全的现代乡村服务体系,建立主客融合、主客共享的联动发展机制。 

第五,一头抓“微度假”,一头抓“第二居所”。当前,多数居民由长距离出游,转为利用周末开启周边的都市休闲、乡村度假等近程出游。大都市圈周边的“微度假”,正在成为行业中的主流力量。城市住所房屋的功能以满足日常工作和居住需求为主,被 称为“第一居所”;第二居所,不是城里的第二套房,而是村野生态中的“心灵住所”,用来满足“回归乡野、滋养心灵”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及享受。这是旅游目的地扩大内循环,实现城乡流动的重要抓手。 

(六)对接好贵州大战略,以实现共融共通 

第一,对接好“多彩贵州”旅游强省战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过程中会高度关注经济市场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变动,以整体观、大旅游观打造产品,构建全球意义上的“客源地 - 目的地”新体系,培育并支撑“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整体定位。 

第二,对接好贵州“四化”建设战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的完成过程也是贵州 “绿色一产”“低碳二产”“休闲三产”的重构过程。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发力点,找准助推贵州“四化”建设契合点。在贵州产业发展要素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与区域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找到旅游产业化与贵州高质量发展的融合点。 

第三,对接好贵州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在世界级旅游的目的地打造过程中,旅游产业完成横纵延伸。横向延伸是将旅游向关联产业渗透,多产业要素叠加融合,形成更为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空间和旅游新业态。纵向延伸是通过上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优质旅游要素,可形成旅游的“农业+” “酒业+” “科教+” “民俗+” “生态+”“特色小镇+”“康养+”“研学+”等。伴随多元产业入乡,人流、资金流等要素回流,全面乡村振兴自然做实、做强。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



背景依据
入选条件
入选程序
主要工作
评审机构
荣誉证书
专家活动
活动通知

联系我们


学会秘书处

联系电话:0771-5503760

                 18577118414


研究院办公室

联系电话:0771-5503769


网址: www.gxhma.cn

           www.gxapm.com 


Q Q:362032276


邮箱:362032276@qq.com


微信:xh362032276 


传真:0771-5503760


邮编:5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