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词:智库联盟    酒店经理人培训    证书查询  
 
专家简介
史玉丁: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与农村可持续生计协同研究
来源:赵焕焱 | 作者:史玉丁 | 发布时间 :2023-08-10 | 1757 次浏览: | 分享到:


4.2积极关注并功能引导劣势生计资本

在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下,政府政策可以关注到乡村可持续生计中的劣势生计资本。但是,在经济利益的引导下,外来市场要素容易故意忽视这类劣势生计资本。同时,原住民参与到劣势生计资本提升的积极性不大,更多是故意回避,这加快了劣势生计资本的衰退。所以,在劣势生计资本提升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乡村旅游的多功能定位,引导外来市场要素和原住民对劣势生计资本的关注。

样本地的相对劣势生计资本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其中,人力资本的劣势来自劳动力,尤其是男士劳动力的规模外迁(由于样本地处于城乡结合部,出现了大量农户整体搬迁至县城的现象),物质资本的劣势来源于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和因劳动力外迁对房屋等生计资料的遗弃,金融资本的劣势在于农户剩余资金的短缺和金融产品需求的低迷。样本地这3种劣势生计资本中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本的脆弱性,人力资本的衰退是造成其他两种生计资本衰退的直接原因,因此,人力资本的提升是降低劣势生计资本脆弱性的重要任务。样本地主要的乡村旅游项目是外来资本,而非当地资本,为了激发原住民就地创业的积极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财政倾斜、技术支持鼓励原住民在乡村旅游产业领域就地创业,从而提高样本地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提升方面,样本地针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农户一定的补贴,例如,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厕所改造补贴一万元。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和外来市场要协调建设样本地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建设。在金融资本提升方面,样本地政府和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地实际,鼓励原住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方面进行限额金融贷款,形成良性金融环境,提升金融生计资本。在乡村旅游的多功能发展过程中,无论政府导向还是市场参与,最终要发挥原住民的主体作用,使原住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规划、发展中来,提升原住民生计资本提升的责任意识、构建利益共享机制,从而提升样本地劣势生计资本。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对样本地生计资本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关系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发现可持续生计理论与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可持续生计框架对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以可持续生计为指导,分析乡村生计资本,找到优势生计资本和劣势生计资本,为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提供重要的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模式通过利用与保护优势生计资本,提升与弥补劣势生计资本,拟定发展目标,最终构建发展路径。第二,可持续生计中生计资本的脆弱性,要求乡村旅游中不同功能之间的协调共进,而功能协调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则来源于当地原住民生计资 本的客观实际 。第三,不同乡村之间的生计资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应以当地生计资本为依据,进行差异化的功能定位。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为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与工具借鉴。在已有研究中形成了大量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模式、影响的相关成果,这些成果有自身的理论支撑与方法应用,但极少涉及乡村旅游与原住民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关系视角。本研究从乡村旅游地原住民的生计资本出发,通过建构乡村旅游与原住民可持续生计的协同关系,为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分析方法。第二,为产业下乡过程中原住民生计的可持续提升提出了话语主张与案例借鉴。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量非农产业被引入传统乡村,随着乡村产业融合的深入,原住民、当地政府、外来资本等利益相关主体之间产生了新的权责关系。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如何保障国家顶层设计的政策意愿,保障原住民生活水平的可持续提升是学术界不容忽视的研究话题。本研究中关于乡村旅游功能定位与原住民生计资本关系的分析,为其他形式的产业下乡中原住民生计资本的提升提出了话语主张与案例借鉴。

展望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在我国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背景下,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同质化、脆弱性的现象,容易出现过度开发自然生态资源、扭曲异化文化生态资源的现象,容易出现外来要素对原住民要素过度挤占,使得乡村空壳化运营的现象等。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参与主体要有乡土关怀的情感,要以生计资本提升为目标,要有多功能发展的运作逻辑,在乡村旅游市场化的同时,重视原住民权益,鼓励原住民参与,保护自然生态,传承文化资源,从而促进乡村生计资本的持续提升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多功能发展。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2018年第2期



史玉丁

史玉丁,男,广西酒店行业专家库专家,博士,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教师、副教授,曾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产教融合项目主管,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财经与旅游商贸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旅游与公共治理。主持或研究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重庆市人文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重庆社科规划普及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庆市黔江区科委科技项目、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重大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重点项目等十多项。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商业研究》、《旅游学刊》、《中国农史》、《自然辩《生态经济》、《四川戏剧》、《世界农业》证法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福建茶叶》、《世界农业》、《农业伦理学进展》、《Tourism Tribun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获得2018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优秀借调工作人员知识创新先进个人,2018年重庆市黔江区智库建设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2018年《旅游学刊》优秀论文,2018年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重庆市三等奖,2019年教育部春节返乡调研报告三等奖,2019年武陵山职教集团论文征集活动一等奖,2019年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一等奖学金2020年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