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词:智库联盟    酒店经理人培训    证书查询  
 
专家简介
李经龙 | 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赵焕焱 | 作者:李经龙 | 发布时间 :2023-08-16 | 26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

及影响因素研究


(节选)


摘要

采用数理统计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博物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①安徽省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加,形成了以黄山市和合肥市为双核心的分布格局。②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较为明显,科技类博物馆集聚性最高,自然类和革命类博物馆呈分散状态。③各等级博物馆均以综合类博物馆为主。④国有博物馆多于民办博物馆,主要博物馆的类型有所差异。⑤博物馆在市际空间上的分布较为均匀。⑥博物馆空间分布受资源、经济、旅游业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1 文献回顾

国外最先开始对博物馆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和丰富。我国对博物馆的研究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成果也较为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研究视角上,主要集中在建筑学、博物馆学、旅游学、生态学、信息学和休闲学等角度,地理学角度的文献相对较少。②研究内容上,一是以博物馆为主体,主要研究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藏品收集、陈列展览、安全管理和资金来源等方面;二是研究博物馆与旅游两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博物馆功能的演变、博物馆旅游者的需求动机与行为、博物馆旅游资源和文创产品的开发、博物馆的公益性研究等,并探讨了博物馆经营管理的理念与体制变革;三是对专题博物馆的研究;四是研究博物馆的集群发展模式,探讨了新时代我国博物馆发展的路径和方向。③研究区域上,主要对全国范围和北京、西安、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而对省域范围的研究相对较少。④研究方法上,对博物馆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定量为主。

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关于博物馆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以全国范围和北京、西安、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 ( 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 和核密度图等方法对博物馆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而对华东经济不发达地区博物馆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较少。安徽省位于华东地区,地跨长江、淮河和钱塘江三大水系,是我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安徽省各类型的博物馆蓬勃发展。安徽省在我国中部地区具有典型性,其博物馆建设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对公众文化公平的保证、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全域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安徽省博物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博物馆的合理布局、全域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3 安徽省博物馆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2 安徽省博物馆的类型分布特征 

改革开放前,安徽省仅有综合类、革命类和纪念类3种博物馆,并以综合类博物馆为主;改革开放后,安徽省博物馆在增加原有3类博物馆数量的基础上,增加了历史、民俗和科技类博物馆,形成了综合类和纪念类两大博物馆发展主体,纪念类博物馆的数量略多于综合类。向安强提出利用多种经济力量、多层次办馆的观点,打破了“博物馆都是国有的”的观念窠臼,迎来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潮流,安徽省出现了文艺类和自然类博物馆,类型更加齐全。2008年,博物馆逐渐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增速变快,呈现出以综合类博物馆为主,文类和纪念类博物馆为辅,其他类型博物馆缓慢增长的繁荣发展局面。总体上,安徽省博物馆的类型不断增多,数量也不断增加(表2) 。


图片


由表3可知,安徽省博物馆总体的平均邻近指数为0.58,小于1,且z<-2.58,p<0.01,置信度为99%,说明博物馆的整体空间分布为集聚型。从博物馆类型分布看,各类型博物馆的平均最邻近指数处于0.56—1.13之间,空间分布类型存在差异。其中,科技类博物馆的平均最邻近指数为0.56,略低于安徽省博物馆的整体分布水平,集聚性最高;自然类和革命类博物馆的平均最邻近指数大于1,表明这两类博物馆空间分布呈分散特征;综合类、纪念类、历史类、民俗类和文艺类博物馆的平均最邻近指数处于0.68—0.97之间,集聚性较低。总体上,安徽省不同类型博物馆的空间分布既集聚又分散,且不同类型博物馆的集聚和分散程度不一,说明该省博物馆的空间分布具有集中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图片


3.3 安徽省博物馆的性质与等级分布特征 

由表4可知,安徽省共有一级博物馆2座,占比为0.84%,均为综合类博物馆;二级博物馆共有12座,占博物馆总数的5.02% ,包含综合类、革命类和科技类博物馆,以综合类为主,占83.34%,革命类和科技类各占8.33%;三级博物馆共有18座,占博物馆总数的7.53%,其中综合类博物馆占61.11% ,纪念类、革命类和文艺类博物馆各占11.11%,历史类博物馆占5.56%;无级别博物馆共有207座,占博物馆总数的86.60%,以综合类、文艺类和纪念类3类博物馆为主,比重达到63.77%。总体上,安徽省不同级别的博物馆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形分布,综合类博物馆在各级别博物馆中比重最高,并随着级别的递增,综合类博物馆的占比逐渐增加,其他类型博物馆的占比较低。


图片


在安徽省博物馆的性质分布特征上,国有博物馆154座,占博物馆总数的64.44%,国有博物馆以综合类和纪念类为主,共占67.54%;民办博物馆85座,占博物馆总数的35.56%,以文艺类博物馆为主,占47.06%。总体上,安徽省博物馆的性质在数量和类型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民办博物馆的迅速发展表明社会公众对文化生活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也反映出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最佳选择。



4 安徽省博物馆市际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通过安徽省及其16个地级市的地域面积、常住人口数和博物馆的数量计算出博物馆的密度和人均拥有量;以县市区为空间单元,利用公式(1) 计算博物馆的基尼系数(表5)。


图片


首先,黄山市地区博物馆的密度和人均拥有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尼系数为0.30,分布均匀度较高,是博物馆类型齐全的城市之一,其中文艺类和综合类博物馆占据较大比例。其次,淮北、合肥、芜湖、马鞍山和淮南市博物馆的密度较高,但人均拥有量较低,这与地区面积和常住人口数量有一定关系;芜湖、淮南和合肥市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5、0.37和0.31,分布均匀度适中;淮北和马鞍山市的基尼系数为0.09和 0.13,分布均匀度高;合肥市、芜湖市和淮北市的博物馆类型齐全,马鞍山和淮南市缺乏的博物馆类型较多,这与城市文化特色和资源丰富度有着重大关系。第三,宣城和安庆市博物 馆的密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人均拥有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宣城基尼系数为0.40,分布均匀度适中;安庆的基尼系数为0.12,分布均匀度高。但两个地区的博物馆类型都不齐全,缺乏类型较多。第四,池州、铜陵、阜阳、蚌埠、宿州和亳州市博物馆的数量较少,密度和人均拥有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分布均匀度较高。其中,阜阳市博物馆类型较为缺乏,池州、铜陵、蚌埠、宿州和亳州市极度缺乏其他类型博物馆。在市际角度上,安徽省各市博物馆的密度和人均拥有量与全省平均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各市博物馆的分布较为均匀;类型博物馆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黄山和合肥两市的博物馆类型齐全,其他市博物馆的类型较为 缺乏甚至极度缺乏(图3) 。


图片



5 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已有学者对不同地区的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和公共图书馆等文化集聚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作了探讨。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分布现状,认为安徽省的资源禀赋基础、社会经济状况、旅游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策导向对博物馆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5.1 资源赋存基础 

资源是博物馆建设的基础,其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空间分布。黄山市的徽文化和六安市的红色文化分别为黄山和六安市博物馆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础。黄山市共有博物馆52座,文艺类博物馆22座,占比为42.31%;六安市共有博物馆12座,其中革命类和纪念类博物馆6座,占比为50.00% 。自然资源禀赋主要为自然类博物馆提供了资源基础,如黄山市的黄山风景区博物馆、芜湖市的丫山地质博物馆和六安市的舒城徽萃山林博物馆等。此外,淮北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虽然较低,但是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如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矿业文化、酒文化、汉文化,建设的博物馆总计12座,处于安徽省博物馆建设中等水平。由此可见,地区的资源赋存基础是博物馆建设的基础性影响因素。 

5.2 社会经济状况 

博物馆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作为博物馆的消费者,居民的收入水平势必会对博物馆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取人均GDP和各市博物馆的数量来分析社会经济状况对博物馆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博物馆数量为横坐标,人均GDP值为纵坐标,建立安徽省博物馆数量与各市人均GDP值矩阵分析图(图4)。


图片


由图4可知,黄山市与合肥市的博物馆数量和人均GDP值双高,芜湖市和宣城市也在平均值之上,说明博物馆数量与人均GDP值呈正相关关系。淮南、六安、阜阳、宿州和亳州市的博物馆数量和人均GDP值较低,原因是淮南、六安、阜阳和宿州市的资源赋存相对较少,亳州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博物馆的数量较少。安庆博物馆的数量多,但人均GDP值较小,原因在于安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受到地理位置及其他原因的限制,但是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为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的价值,所以该市建设的博物馆数量较多。铜陵、马鞍山和芜湖市地区的人均GDP值高,但博物馆数量较少,原因是铜陵和马鞍山市的第二产业较为发达且人口数量较少,却未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价值,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而芜湖的气候较为湿润,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正缓慢带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铜陵、马鞍山和芜湖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博物馆数量之间未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 

5.3 旅游发展水平 

皖南地区博物馆的数量多于皖北地区,原因之一在于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差异。①2009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助力黄山、池州、安庆和宣城市的博物馆建设,如黄山市博物馆有52座,其中建于2009年之后的博物馆共有30座,占比为57.69%。②为了推进全域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安徽省各市相继依据当地特色建设纪念类、文艺类等类型博物馆,如安徽名人馆、中国徽菜博物馆、中国徽州税文化博物馆等。③为了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大力建设美好农村,当地会选择以博物馆为载体,收藏记录当地文化资源,如淮北市榴园村建设的中国石榴博物馆、南山村建设的南山汉文化博物馆等。此外,受集聚规模效应的影响,皖南地区在资源分配和旅游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对皖北地区的“挤压”,区域间物质、信息和能量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阻碍,旅游业发展的差异化导致安徽省博物馆不协调、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状态。 

5.4 政府政策导向 

政府调控力和宏观政策的指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的演变。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对博物馆陈列布展和免费开放运转补助资金的财政支持和颁布支持性发展政策,如《博物馆条例》《安徽省非国有博物馆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均会推动安徽省博物馆的加速发展。在全域旅游和文化旅游融合的双背景之下,安徽省各级政府需加强博物馆的质量建设,提高对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力度,优化文化资源的空间配置,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和ArcGIS空间分析法,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及其管辖的市区县为基本研究单元,从博物馆总体密度、类型、等级和性质的分布特征和市际博物馆的基尼系数角度研讨了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①安徽省博物馆主要分布在皖南和皖中地区,形成以黄山市和合肥市为高集聚中心,以淮北、马鞍山、芜湖和安庆市为次高集聚中心的分布特征;在丰富博物馆类型的同时,不同类型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等级的博物馆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形分布,且各级别博物馆均以综合类博物馆为主;国有博物馆多于民办博物馆,但民办博物馆增加的趋势较强,表明人们的文化需求旺盛。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发展文化旅游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②安徽省各市博物馆的密度和人均拥有量与全省平均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市博物馆的分布较为均匀,但类型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黄山、合肥、芜湖和淮北市的博物馆类型齐全,其他城市博物馆的类型有所缺乏,急需大力开展博物馆建设,发展文化旅游。③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资源赋存基础、社会经济状况、旅游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深入挖掘、经济水平的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对全方位推动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但本研究未能够探讨安徽省博物馆时空分布的演变过程和各因素的影响力大小,未来研究应以定量方法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力大小,从更微观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城市发展规划等内源因素对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分布的影响。

文章来源:《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年第11期。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经李经龙教授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经龙

李经龙,男,广西酒店行业专家库专家,教授,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规划与开发,在《旅游学刊》《资源科学》《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8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曾获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奖教材类三等奖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论文比赛二等奖,安徽省重大旅游课题研究论文征集一等奖,安徽省旅游院校合作联盟年会“班华杯”论文比赛二等奖。